《風險社會》這堂課真的很特別,也許是因為書的內容更接近現代,同學們也會有更多感觸和想法。老師在要求同學們針對自己閱讀的內容發表感想時,大家也都能從書中聯想自己的經驗侃侃而談,第二堂課,同學們看起來討論得更自在了!彼此間、和老師間一來一往,偶爾也質疑一下書中的內容和同學的說法,就連中間休息時間也都沒有安靜下來地時候。
這次閱讀的範圍是第三、四章,貝克提到了工業社會與現代性,三十年前他已經觀察到勞工們追著工作來源遷徙的現象,預測未來社會會越來越有「去傳統化」的趨勢。是源自於人離開了原鄉,同時也離開了與土地、家族息息相關的那些傳統特質,未來會漸漸走向「離根性」越來越強的社會。這將帶來的一大影響,是家庭、婚姻等傳統價值會越來越不確定,而孩子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少。而貝克對於兩性平權、家庭的觀點也與這次陳昭如老師帶的主題《就是女性主義》中的觀點很接近,有些兩堂課都上的同學也感受到理論的對話性,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
貝克的理論與紀登斯(Giddens)有很多關聯,包含現代性等概念是一起發展的,不過後來因為貝克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更加高漲,在政策上與紀登斯會有意見相左之處。貝克是帶著烏托邦主義意識的理想行動者。對於現代社會來說,這樣的理論與行動家是平衡左右發展的重要關鍵呢!
2016 年 04 月 28 日 at 22:33:35
haha 我喜歡找來的這張圖片!
謝謝你幫我們每個禮拜做的圖片和文字紀錄,每個星期四都在老房子度過了知性充實的兩個小時。
讚Liked by 1 person
2016 年 04 月 29 日 at 09:50:07
你喜歡真是太好了,我在上課的時候用了好幾組關鍵字找圖,最後還是決定用代表台灣邁入工業社會的象徵「加工出口區」當封面圖片。(被發現上課不專心)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