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春季海光書讀的最後壓軸,就是由張旺山老師導讀的,馬克斯韋伯最重要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作為社會學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臺灣是許多社會科學院學生大學課堂中的必讀經典。也難怪這堂課在剛開始報名沒多久就額滿啦!
清大哲學所的張旺山老師長年致力於韋伯研究,這次使用的教材還是老師尚未出版的重譯稿,報名這堂課的同學們真是太有福氣啦!第一堂課,老師準備四份講義,並用了大部分的時間未同學們說明韋伯受教育、在學術界中的發展歷史,配合著老師自製的年表詳細的為同學們建立了韋伯的學術背景。(老師說他講韋伯的生平可以講很久,會越講越興奮)。
韋伯的父親是德國知名的政治家和公務員,家中學術與政治氛圍相當濃重,而韋伯與他的弟弟在耳濡目染下都成為傑出且影響深遠的社會、經濟學家。韋伯學術背景很有力的成為他跨越領域研究的基礎,在法學、經濟學、中世紀歷史、神學上有造詣。在法學博士快畢業時,韋伯開始對社會政策有興趣並參與了「社會政治聯盟」(Verein für Socialpolitik),在這個聯盟期間針對德國經濟做了諸多調查,也為韋伯經濟研究奠定相當的基礎。
在離開大學教職期間,韋伯與同事創立了《社會科學與社會政策文庫》期刊,並在期刊中發表了一系列名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論文,成為他畢生最知名的著作。這一系列的著作為後人開啟了用宗教與文化研究經濟行為的先河,完全反映了韋伯的學術背景。
在慕尼黑大學為德國創立第一個德國大學社會學系的韋伯,與馬克思(Karl Marx)、涂爾幹(Émile Durkheim)並稱為社會學三大家,韋伯強調的是反實證主義的社會學,希望能將社會學與自然科學的研究取徑區隔開來。
旺山老師說,他很想跟大家證明韋伯這本著作的重要性不僅限於跨學科的研究,這其中有很深刻的哲學意義。在這本書中用了許多海德格等哲學家的理論,他們用一般人聽不懂的方式說明人類的經濟行為,但韋伯用科學的方式很清楚的說明人類心靈行動與經濟行動間的關聯。文中他顯示出某些新教教派中帶有的禁慾觀念,逐漸轉變為爭取理性的經濟獲利,以此表達他們受到上帝的祝福。韋伯主張,受到這種理性教義基礎扶助的資本主義很快便會發展的越來越龐大,並且與原先的宗教產生矛盾,到最後宗教便會無可避免的被拋棄。韋伯在後來的作品裡繼續研究這樣的現象,並從中衍伸出對官僚制和對於政治權威的分類上。在這些著作中他暗示了這種社會的理性化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