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在美國》是在談論關於民主的科學,這裡說的科學有別於實證主義科學,關於這一點,曾國祥老師在第一週的導讀裡也曾提及過。上一週的導讀,曾國祥老師已經為大家解說托克維爾是如何看待民主的趨勢,而今天的主題要進一步談論民主帶來的問題。感謝曾國祥老師的導讀和各位同伴熱烈的討論。
與民主伴隨而至的首先是個人主義。在前現代社會並不存在個人化的問題,人們臣服於共同的道德秩序之下,宗教上的救贖是人們最終的目的。在民主化的過程中,追求平等的結果必然伴隨著個人化的趨勢,因為民主就是在保障個體的基本權利,而個體化帶來的影響便是凸顯出個體之間的差異,因而也就更容易萌生嫉妒的心理情感。
早在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裡,就已經對這種個人主義的興起有所著墨,而且這種個人主義強調的是入世的世俗活動,死後的世界不再有任何的救贖,救贖就在現世,因為肯定了現世的價值,世俗的活動才有了與過往截然不同的道德意義。追求物質生活不再是一種罪惡,相反它成了應該被嘉許的美德,但也正因如此才會產生出諸多的弊端,個人主義一旦走偏就會成為自私自利,因此私利與公義之間的衝突也就成了民主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政治哲學的首要工作,在於把“right”和“good” 這兩個概念區分清楚,前者的詞義比較接近正當性,例如自由,權利等等,而後者則涉及到“善”的界定。“good”在民主社會裡是充滿爭議的,多元價值是民主呈現的樣態,因而要從中找出一個標準的價值是與民主的內涵相悖的,民主只能在“right”之中達成共識,也就是保障個人的基本權利,正如當下的同志運動,他們即是在“right”的層面上爭取權利,而不是在“good”的意義上達到共識。托克維爾的《民主在美國》也是從“right”的角度分析民主的發展趨勢的。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