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世威

現代社會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斷開理性與感性之間的連結,否定它們彼此之間的共生關係,將理性單獨的分離出來,也就是如笛卡爾所言的「斷而再斷」。「生」與「死」之狀態的轉變是這種斷裂最極端的表現形式。在過往的原初社會生與死彼此是緊密相扣,相互交融為一體,古語有雲,生於斯,死於斯,生命誕生之地也是其隕落之場所,這個地方便是「家」。古時候人在家中出生,死後也會被帶回家中,家將生與死的狀態串連在一塊,而現代社會里,死亡被排除在「生」之外,被排除在家之外,在冰冷的病床上經歷死亡。這種斷而再斷的特殊狀態便是現代人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哲學家維克(vico)表示,文明是一種非凡例外,是從各種複雜情感之中衍生出的崇拜,對涂爾幹而言這就是從神聖化中衍生出的世俗化,也就是韋伯所說的除魅。這就如同尼采以酒神和太陽神做對比,點出理性與感性不可分割的淵源。消費社會中的象徵交換正是要喚回古老的激情,讓它以嶄新的姿態再度現身。

只是現代社會逐漸趨向貝克所說的個體化的社會結構,像涂爾幹所描繪的那種集體情感是否能在現代社會中重新被喚起?這是今天葉老師引出的主要問題。事實上,在現代社會裡激情不再具有部落社會中的共感或共應的情感狀態,個體只是在集體狂歡之中被激情所感染,個體之間並沒有任何實質的連帶,只要激情消散,這種感染的狀態也就隨之解除,例如演唱會即是這種集體活動的典型形式。

這就是象徵交換的邏輯,注重附加在物質之上的符號性質,物品唯有成為符號才能被消費。因此這也就區別了它也生產邏輯的不同,它以誘惑替代了生產的壓迫。在消費社會裡物質匱乏不再是問題,而是生活品質成了新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