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P 校訂:花亦芬老師
在今天(12/6)第3次上課中,老師主要講Part.2的部份: 歷史記憶。
老師提到,這本書花很多心力在討論歷史記憶的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方面,歷史記憶的問題曾經是轉型正義裡,被看成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但發展幾十年來,大家其實也發現歷史記憶有它特定的問題和侷限性,因此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向跟過去不太一樣。
第二方面,台灣在談與轉型正義相關的歷史記憶時,基本上沿襲了過去比較舊的認知,甚至會去強調歷史的重心就是記憶,而記憶又與認同的問題連結起來,很多問題就這樣因此糾葛不清。
再者,老師也說,歷史的創傷是怎樣被記憶,本身成為衝突史的一部分,轉型正義連結到的歷史處理問題,因此成為社會衝突史的一部份。換言之,與轉型正義相關的社會衝突不只是定格在歷史事件發生的那個特定時空而已,而是會延續到我們如何記憶這段過去的歷程。也就是說,不是二二八發生後,我們的衝突史就定格在那時間點,或是,白色恐怖發生後,白色恐布的衝突史就定格在那時間點,而是繼續延伸到我們對如何記憶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因此,我們如何記憶這個衝突的態度或是方向,是會影響到未來,影響到這個衝突是否能好好被解決。過去的衝突不是定格在過去,而是會延續到現在,當社會無法發展出好的解決方式來處理歷史記憶的分歧問題,就常會淪於爭奪歷史歷史解釋權,人們會企圖透過政治的方式去爭奪歷史解釋權。
因此,今天的內容就細講在歷史記憶問題上,處理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記憶容易會碰到的問題。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