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世威
書讀開始之前,有同學提問托克維爾在《民主在美國》裡,是如何處理平等與道德之間的關係的?這個問題開展了本週討論的主軸。亦即托克維爾是如何談論道德的。托克維爾對待道德的態度,傳承自亞里斯多德的實踐判斷。亞里斯多德的道德觀不走極端路線,而是取兩極之中,採取溫和的中間立場,類似於東方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有別於康德的無上律令,托克維爾的道德觀並非是一種絕對的律則。康德的普遍法則強調道德的律令內嵌與每個人的理性之中,每個人都有義務奉行普遍的道德原則。托克維爾主張道德情感論,對比於康德的絕對主義的道德觀,托克維爾的觀點比較傾向相對主義的立場。道德情感論強調不同文化脈絡下的道德規範的差異性,在不同的社會里,道德的判準會有所不同。因而道德情感論認為,道德的同理必須建立在特定的文化脈絡中所共享的道德情感來確定,而非是建立在絕對的律則之上。
而在民主的演進中,人們之間越來越趨向一種平等的狀態,平等有促進道德情感的作用,因為平等使得共識的達到更有可能。在過去的階級社會,貴族與平民的生活方式與社會地位有著巨大的落差,因而要形成某種共識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這恰恰是民主社會所能做的。不過不能因此而認為民主社會就全無壞處,托克維爾要描繪的是民主的優點與缺點,為的是更全面的理解民主的面貌。之前已經談過,民主雖然會促進平等,但民主也會激起人們的嫉妒心而使得分歧加深,各種差異和多元的價值無法相容,最終將導致共識無法達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