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輔仁大學 蕭靈璽
「從觀察到價值關聯,到提出問題」
對韋伯來說,歷史跟理論要連結在一起,要知道理論是怎麼發展成現今的樣子,因為過去的交易與現在的交易行為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理解就成為韋伯方法論很重要的入門概念,但究竟甚麼是理解?而單純的理解又何以成為科學?張旺山老師表示,在韋伯的方法論文集中可以看到很多《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影子,我們會看到韋伯如何透過他的方法論說明新教倫理這個概念如何推升出資本主義精神,而資本主義精神又是如何在這當中壯大而漸漸香消玉殞,而這也銜接上周討論到韋伯以「形式」、「精神」的概念理解社會。
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方法論的相互應用
張旺山老師表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與韋伯的方法論大致都是在同一時間撰寫的,而兩者的互相應用也因此可以得知顯得相當重要,而韋伯對歷史的重視也在這互相應用的過程中可以顯見,張旺山舉例,韋伯說明資本主義精神的起點正是從馬丁路德的聖經翻譯,將職業跟天職的關係結合再一起,他肯定這世界中的工作,讓這些人在自己的職業中崇敬真神,但此時路德對職業的概念與後來客爾文教派有所不同,對路德而言,還是很在乎個人內心的信仰,但克爾文教派在預選說的概念下,神成了絕對的存在且不可溝通,並因為只有少數人可以得救,信徒者須在努力工作中尋找獲救的標誌,而不像路德教派靠感受,且所有人都有機會得救的概念,這樣的精神與當時已經孕育出來的資本主義形式(如簿記、會計)有著很好的相性,而喀爾文教派這種禁慾的概念更也隨著資本主義形式這種「偶然」的催生,讓資本主義精神被孕育而出。
在這樣的論述裡可以知道,韋伯的方法論的一個重要關鍵是「先詮釋性的理解,再以因果的方式說明」,張旺山老師說,以往在自然科學領域往往因為研究的對象多具有類屬性(金屬類、生物物種、化學元素等等),故研究往往聚焦在因果的說明,但韋伯的創新與突破正是透過「人的科學」看見「詮釋的理解」,才能讓因果的說明更具意義,此點也正是韋伯與另一社會學大家涂爾幹的重要分野,涂爾幹對社會的研究方法更接近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在社會上,也因此涂爾幹的研究更趨向「道德物理學」、「社會人類的物理學」,而韋伯感興趣的在上周也強調,並非資本主義精神是如何技術性的擴張,而是「人類是如何發展至今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這樣具有歷史性、詮釋性的觀點,正是韋伯方法論的重要特色。
張旺山老師也強調,韋伯在方法論上是個體主義者,他從行動者討論到定義,從社會關係討論到秩序,更也強調任何的理想都會死亡,所以在韋伯的世界觀中,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問題,而我們重要的課題在於理解以及說明,也因此,透過韋伯的分析,往往可以將社會變遷的那條線清楚的串聯,更發現那些弔詭的現象,而在這些人的發展中,經濟影響者它,政治影響著它,宗教也影響著它,這才牽引出人的發展線。
二、價值關連到提出問題
在韋伯的方法論,研究的問題會如何被提出?首先,張旺山老師說,對韋伯而言,你會先有你的的價值關聯,你才會去找你的問題,因為人們會透過這些價值關聯去看待它所觀察的事物,而韋伯從此處更進一步提出idea type的概念,研究者的價值關聯會形成對事物的idea type,而這個idea type並非絕對隊的,也不是研究重點,因為重點是利用這個認知工具,再放入研究對象中去觀察,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客觀的,依此論述,對韋伯來說,科學有兩個很重要的功用,一是技術性的批判,可以讓你對世界的模樣有清楚的判斷,另外一個則是辯證式的批判,也就是搞清楚自己和別人的價值關聯或判斷。
張旺山老師更補充,韋伯認為,「決定」必須要通過「科學」這關,並且說明,科學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他沒有辦法回答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生活,但對我們整體進行的是有意義的,因為人類在這幾千年來創造這麼精彩的世界有這麼多不同的領域,若以韋伯來看,目前經濟支配的世界是不是就是歷史的一部份,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發展機會可能?
三、何謂實在?
討論到價值關聯與科學,但對於研究的對象也要更清楚他們的特性,這裡張旺山老師也整理韋伯對於其研究的對象「實在」有更清楚的描述。
(一)、無限性
張旺山老師說明,實在具有無限性,可以說是內涵的或外延的,比如說線段,顏色,我們對世界的知覺可以去觀察他,但你沒有辦法清楚地描述,這就是無限的概念,而既然如此,實在就不可能被概念所掌握,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從概念上去了解真實的世界。
(二)、個體性/獨特性/具體性
實際上存在的東西都是個別的,都是有各自的狀態,不是只是一種形狀的,世界上沒有兩滴一模一樣的水滴,個體是無法描摹的。如果你要描摹一個東西都是用普遍的概念的去描摩。也因此,所有法律永遠是普遍的,個案永遠是個別。這部分也是社會科學很重視的,因為人們都是不一樣的。
(三)、非理性
跟理性有關,因為我們用概念來掌握世界,那我們的概念和實在之間永遠有非理性的縫隙,概念永遠無法掌握時間,韋伯提到,邏輯上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黑格爾式的邏輯(可以流出的概念是學說,沒有預設的開始,太初只有話語,只有概念,黑格爾說有being 麼東西都存在,nothing也包含在裡面,都在裡面。在這裡解下就成為某種邏輯學,概念是創生萬物的根源,太初真正存在的就是這種存有事的,概念是最豐富,各物從裡面出來),另一種是康德式,概念的內容越多,範圍就越小,最後可能就到非常小的族類範圍越大,內容越少,這是分析式的概念,而韋伯現在大部分用的是康德式的分析方法。
(四)、一體關聯性
一切都是關聯再一起,互相影響的,既然是互相影響的,要如何去談呢?不只是概念無法掌握世界,你還必須要找出一條緯線出來,並將其孤立起來才能談,這概念不只是研究自然而已,宗教、法治,等等這是無限複雜的,科學做的事情就是對這種實在,用思想的方式加以安排,做這種工作,此概念與韋伯說到的異質性連續體有密切關係。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