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法律系教授 陳昭如老師

戒嚴時期的臺灣,自由主義的信念是對抗威權統治的思想武器。在那禁錮的年代,殷海光無法在學校任教,行動受到監視,卻仍在權力的細縫中播下自由主義的種子。於今,解嚴民主化已將近三十年,威權似乎已成歷史,自由主義蔚為主流,但真正的自由與平等卻仍是必須繼續追求的願景,而非我們生活所處的現實。在過去,國家權力由上而下的綿密控制造成了言論思想的不自由。現在,媒體的市場壟斷與社會結構的不平等,讓言論突有表面上的自由,實則有發話權力與資源的高度分配不均,而歧視更得以藉由言論自由之名,持續製造傷害。

如果權力的宰制已然轉型,承繼反威權傳統的殷海光書院,可以尋找什麼樣的思想資源,繼續挑戰權力的壓迫與控制?殷海光思想中未曾碰觸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又可能以什麼樣的觀點來認識並改變之?出版於解嚴同一年,Catharine A. MacKinnon的Feminism Unmodified:Discourses on Life and Law(1987)一書,就是其中的一種可能。Feminism Unmodified是MacKinnon於1981至1986年之間的演講文集,右打自由主義、左批馬克思主義的MacKinnon,在此書中提出她的「就是女性主義」理論(又稱宰制論),成為英語世界最常被引用的法學著作之一。

殷海光是在保守戒嚴體制下無法自由伸展的學者,而批判自由主義的MacKinnon曾在自由主義當道的美國學術界中流浪十餘年,歷任不同學校的短暫教職或研究職,在Feminism Unmodified一書出版之時,她都還未取得終身職的教職,直到1989年University of Michigan Law School聘任了她,而積極促成此聘任決定的,卻正是專研並支持言論自由主義者的憲法學者Lee C. Bollinger。殷海光所信仰並實踐的自由主義,在當年顯得銳利新穎,但在當代各種新思潮的挑戰之下,容貌似乎變得陳舊。MacKinnon所倡議的宰制論女性主義,在當年的美國掀起激烈論戰的創新思想,在今日則被貼上過去式、本質主義等等標籤,有學者便曾評論,MacKinnon的作品「非常容易被誤解,但很難被忘記」。撕去各種標籤之後,Feminism Unmodified中的思想與行動,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思想養分與行動基礎?在殷海光書院的這五門課中,我們將從「性的不平等」此一宰制論女性主義的核心議題入手,從平等的意涵,到暴力、隱私與道德的性,思考「性」的不平等與不自由,探尋現狀的可能解釋,與改變現狀的可能答案。

看更多課程資訊:海光書讀105年度春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