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突然下起一場大雨,讓今天參與課程的同學也變少了。但是作為《風險社會》系列讀書會的特色,今天的討論比起前幾次讀書會可是毫不遜色喔!

今天的內容是討論個人主義與現代社會的特色。前幾次也曾提過貝克是涉獵很廣的社會學家,他對於現代社會的觀察和關注的焦點絕對不只「風險」,而這次便延續工業化社會談起現代社會的個人主義化特質。

臺灣用歐美國家幾乎一半的時間就快速地進入現代化社會,這當然為臺灣在短時間之內帶來物質、經濟生活上的快速成長。但是同時也讓臺灣的社會性格短時間內產生巨大變化,導致有一代人的上一代還是傳統農村社會性格,而下一代就變成個人主義社會性格,在連帶上的認知完全不同,也讓夾在中間的世代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與價值觀而無所適從。

另外,臺灣現代化的快速進展也在制度上帶來許多問題,比如司法、律法、管理制度等等,許多都是參考先進國家移植進臺灣的,也造成了很多壞習慣。同學分享的,審判上習慣參考、引用國外判例,變成一種「格式」,但也會引起「國外案例真的適合臺灣嗎?」的疑慮。

顧老師說,所以當我們在讀《風險社會》時,也應該試著思考「屬於」臺灣的風險,並試著發展對策,正如同學們相繼分享的病理學、天災、律法等案例,都是必須依循在地脈絡思考的,希望參與的同學們也能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