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世威

涂爾幹作為社會學三大開山鼻祖之一,與其他兩位相比,他的光芒略顯暗淡。但這並不是說他的重要性不及其餘二者。他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的思想脈絡承接自涂爾幹,此外英國的愛丁堡學派也深受涂爾幹的影響,前者提出的強綱領即是延伸自涂爾幹的理論概念。這次非常有幸,能夠請到政治大學社會系的陳宗文老師為我們講解一代宗師涂爾幹的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宗教》一書是涂爾幹晚年的作品,可以說是集涂爾幹思想之大成。一切的知識內容都是特定社會的產物,涂爾幹的知識也不例外,如果能將《宗教》一書聯結到當時的社會脈絡以及涂爾幹的生平,那麼這樣的閱讀方式必然有別於一般的閱讀,這是社會學的閱讀社會學經典的方式。

涂爾幹是法國猶太人,他的父親是猶太教的拉比,然而作為拉比之子的涂爾幹並沒有繼承父親的事業,他選擇了從事知識工作的世俗之路。《宗教》一書的成書也許與涂爾幹信仰上的經歷有關。

《宗教》這部著作的主題,看起來像是要談論某個宗教現象,但事實上宗教研究只是個幌子,涂爾幹在這本書裡提出的是他的社會學知識的理論框架。涂爾幹不談論任何人格化的神或是任何具體的宗教內容,他是在一個一般化的,普遍的層面上分析構成宗教的最為本質性的事物。但宗教分析只是表面上的議題,涂爾幹要從宗教的研究中指認出社會的本質,也就是社會實在。

社會實在是涂爾幹理論的基本假定,涂爾幹賦予社會優先於個人和自然的地位。一方面,社會的超越性表現在它對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制約上;另一方面,它翻轉了傳統對於自然的理解。傳統上一般認為社會對於自然的認識和描繪反映了自然界本身的分類,但涂爾幹認為事實正好相反,是社會的分類決定了自然的類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