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雅萍(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Miranda Fricker在2007年出版的《知識不正義:權力與認知倫理學》(Epistemic Injustice: Power and the Ethics of Knowing)一書提供新穎且極有價值的理論資源,揭示知識的倫理與政治向度,細膩描述社會權力如何介入人與人之間的知識互動過程,以看似日常卻強勢的文化與社會集體想像,形塑出一種夾帶性別、種族、階級、宗教等身分偏見的負面刻板印象,貶低個人與某些群體作為知識給予或社會理解主體的能力,導致認知層面的不公平對待。如同其他女性主義學者,Fricker並不想建構一套宏大與抽象的正義理論,而是關注活生生的個人與群體如何在壓迫性的社會結構與不對等的權力關係當中蒙受不義與傷害,從中發展抵抗策略。
本書是哲學界近年來相當重要的開創之作,尤其「證言不正義」(testimonial injustice)與「詮釋不正義」(hermeneutical injustice)兩大概念的提出,幫助我們看見並對抗發生在知識互動、意義生產與溝通實踐中的不義,啟發熱烈討論與應用,影響廣泛,值得深入閱讀。不過本書援引諸多當代英美哲學理論,且使用不少艱澀的哲學概念,論證嚴謹,要讀通全書並不容易。學員可自行閱讀中譯本,但課程講解將以英文本為主,協助指出並釐清關鍵概念的中英對照。
課程讀本:

Miranda Fricker, (2007). Epistemic injustice: Power and the ethics of know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米蘭達.弗里克(Miranda Fricker)著,黃珮玲譯,《知識的不正義:偏見和缺乏理解,如何造成不公平?》,八旗文化出版,2019年。

 

課程進度:

3月 9日:導論與第一章。理論背景與全書架構綜論;身分權力與證言不正義。

3月 16日:第一章(續)與第二章。刻板印象、偏見與證言不正義的傷害。

3月 23日:第三章與第四章。證言知識論與德行知識論的類比。

3月 30日:第五章與第六章。證言正義的德行與系譜。

4月 13日:第六章(續)與第七章。詮釋不正義;全書總結與後續相關研究。

 

點我看課程詳情